首页 > 社区联播 > 乡村“蝶变”幸福“加码”——绵阳市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一年间

乡村“蝶变”幸福“加码”——绵阳市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一年间

来源:绵阳日报 阅读模式

2024
01/16
09:01

山清水秀、云雾缭绕,云朵上的羌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风景如画。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干部群众时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殷殷嘱托鼓舞人心,切切期望催人奋进。2023年3月,绵阳市2023年度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盐亭县举行——吹响了聚力补齐全市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冲锋号”,翻开了绵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我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始终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聚焦教育、医疗、用电、用水、出行、传统建筑、人居环境、产业人才等方面的“关键小事”“薄弱环节”精心谋划,加快推动宜居宜业乡村建设,以实际行动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

“这次行动是围绕农民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全方位补短强弱,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基行动。”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八大专项行动针对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覆盖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举措,着眼实现绵阳农业农村现代化、聚力补齐全市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务实之举。

一年来,市级各责任部门和县(市、区)、园区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全面落实要素保障,各项行动任务推进有力有序,21.7亿元投资落地见效,乡村“蝶变”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村民的笑容洋溢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

硬件升级

改善基础设施乡村发展更添动力

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出水快,劲儿大,我们终于也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再也不担心水质、水量、水压等问题了。”说起饮用水变化,安州区花荄镇龙游村村民周立友打开了“话匣子”。

农村饮用水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和共同富裕成色,是顺应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2023年,我市实施农村健康饮水专项行动,投入资金4.5亿元,实施规模化水厂建设、供水管网延伸连通、分散水源建设、净化消毒设施配置“四大工程”,完成供水管网延伸920公里,8处集中供水工程、244处分散式饮用水源工程、248套净化消毒设施投用,4座规模化水厂主体工程建成,让供水薄弱区农村群众实现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转变,农村供水从“面的覆盖”迈向了“质的提升”。

不光是饮用水,专项行动紧盯农民群众关注的出行、用电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性补短强弱,切实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在农村公路畅通和隐患整治专项行动方面,我市投入资金4.8亿元,立足畅通循环线、整治隐患点、提升防护力,完成了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82处、村道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00公里、病危桥梁整治47座、通村双车道公路改造提升425公里。

在农村电网变配电设施改造升级专项行动方面,我市投入资金8.76亿元,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0台、35千伏变电站7台等,增加总容量约66万千伏安,电网设施和装备水平提升明显,综合供电质量总体高于国家标准,实现农村“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

千家万户喝上放心水,公路像“毛细血管”一样串起一个个乡镇和村组,电网升级改造悄然为农村经济转型织“网”筑“梦”——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优化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优化

厚写民生福祉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指明了未来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实现路径。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也重点研究了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是顺应城镇化发展大势、保持乡村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

瞄准农民群众期盼,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社会保障网越来越密实。

——病有所医,家门口看病不再难。日前,在游仙区魏城镇和阳村,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游仙区人民医院、游仙区魏城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组成的义诊队伍来到了这里,为村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评估以及甲状腺疾病筛查等医疗服务。

义诊活动中,高水平的医务人员还带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可进行甲状腺疾病AI动态实时诊断。“这个设备对病征的良恶性分析准确率可达90%以上,达到甚至超过病理活检的准确率,筛查既快速又精准。”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说。

义诊队伍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村里,村民感觉很暖心。“义诊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更多方便,这么多市里的医生来村里为我们免费做检查,还每个月都来,我很感动。”村民邓建胜说。

农村义诊专项行动是八大专项行动之一,按照“一村一月一义诊”要求,各大医院选派优秀医生下乡,分季节分地区确定义诊主题,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2023年,全市义诊队累计开展义诊活动14366次,累计服务群众554361人次,累计发放宣传品517171份。

——学有所教,乡村特殊儿童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大气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在江油市彰明镇,一座崭新的特教学校已完工,正等待江油市特殊教育学校100余名特殊儿童搬入。

在农村特殊儿童教育关爱专项行动实施过程中,进度固然重要,质量更不能落下。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进一步提升送教上门质量,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农村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采取“普校+特校”“教育+康复”等方式送教进家庭。同时,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实施,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农村特殊儿童教育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资料显示,2023年累计实施送教上门9000余人次,培训家长2000余人次,培训教师700余人次;江油特殊教育学校迁建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00个;7所特殊教育学校补充教师20名,全市特殊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生态宜居

塑形乡风乡韵乡村风貌更添光彩

花木葱郁、道路宽敞、庭院整洁……走进盐亭县弥江村,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景象展现在记者眼前。

“针对住房卫生‘脏乱差’的农户,我们采取志愿者上门服务、改厨改厕等措施改善环境卫生。”弥江村党总支书记何大志介绍,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该村通过构建村居治理新路径,全力推广“积分制”,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居治理中来。

“你看,大家打扫卫生都很积极。”何大志说,“积分”在村里的“积分超市”是特殊的“流动货币”,只要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搞好,就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兑换礼品,自从有了这项制度,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紧密围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及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国家产业强镇、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场等重点区域打造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实施与群众密切相关、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道路提升、生活污水治理、排(灌)沟渠整治17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旅结合项目15处,厕污共治、院落环境打造提升、星级农家乐环境整改提升项目60处,以“小切口”撬动人居环境“大提质”。

“既要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还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我市实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川西民居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做足绿色与“本色”文章,既着眼农村生态美化,又在挖掘历史内涵上持续发力,打造形神兼备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当前,我市已投入资金8160万元,大力推动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川西民居的保护、传承、利用。完成传统村落普查调查、64个国省级传统村落挂牌和国家级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重点建设曲山镇石椅村等16个传统村落,建成2个现代化传统村落,正式公布川西特色民居31栋,加强14个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利用。古朴雅致、特色鲜明的村落镶嵌山间。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绵阳人的乡愁,实现乡风乡韵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近悦远来

培育产业人才全面振兴更添底气

在江油市北部山区枫橡村,提起刘天益,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村民心中的能人,是省、市级返乡入乡创业明星。

刘天益大学毕业后,看到村里的撂荒土地随处可见,年轻人却外出打工。为了建设家乡,他主动回到村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带动老百姓种植老鹰茶100多亩。

收益渐好后,刘天益还带领村民种植辣椒、黄花等500余亩,发展中蜂和土猪养殖等,解决农户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次,带动200余户农户发展产业,人均增收1675元。

叶归根,凤还巢。总有一种情愫,吸引着各类人才回到家乡。绵阳市聚焦“专业人才”“本土人才”“归雁人才”,实施乡村产业人才引领专项行动,积极破解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难题。

专项行动中,全面围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立“首席专家+常务专家+岗位专家”柔性用才模式;组建小麦、水稻、玉米、油菜、蔬菜、茶叶、水果、生猪、家禽、水产共10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人才团队;评选出优秀农场主、种粮达人、最美农技员各30名,返乡入乡创业明星10名……405万元人才专项奖励资金也已兑现,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一线流动。

中国“百强乡土人才”——平武县坝子乡双龙村的翔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显淋打造出平武红鸡品牌,做大做强平武红鸡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

十佳返乡入乡创业明星——安州区花荄镇先林社区金佛手种植基地负责人雷顺德,带动了周边300余名村民种植佛手……

一批懂技术、善经营、带动性强的乡土人才队伍正在绵阳这片沃土上加速奔跑。人才也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专项行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分层次、分类别、分步骤挖掘整合乡土人才,对他们进行精准培训和培养,同时在文化氛围的构建和人文关怀上做足文章,真正让人才感受到温暖。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随着绵阳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落地开花,“关键小事”见到了实效,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活力日益迸发,城乡进一步融合,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徐徐展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愿景向世人呈现,绵阳正在成为更多人渴望的“诗和远方”。


请登陆后 发表评论 本篇文章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社区网的立场。
最新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 0条数据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